那顿饭,终究没来

他始终记得那个夏天的傍晚,阳光斜斜地洒在走廊尽头,她在微信那端轻描淡写地说:“或许我们有机会成为男女朋友吧。”他当时没有太在意,却又悄悄在心底埋下期待。那句模棱两可的“或许”,就像一道微光,透进生活的缝隙里,弱小却足以让人执念很久很久。

起初他以为,她只是慢热。也许只要多一点时间、多一点耐心,一切终究会水到渠成。他不是擅长主动的人,却一次次为她破例——生日送上小心思,她情绪低落时静静陪伴,在她分享新工作的不安与旅途中的喜悦时,他总默默浏览点赞,隔着屏幕替她高兴。

他一遍遍对自己说:只要有一天,她主动开口说一句“出来吃个饭吧”,他一定毫不犹豫地答应。可两年过去了,那句话始终没有出现。不是她没有机会。她会和朋友相聚、会在厨房为他人下厨,也会在朋友圈写下温柔的感恩。只是这一切,从未属于他。

他开始反思:是不是自己的主动让她感到不安?是不是哪一步走得太急了?是不是她的顾虑从来都和他无关?孩子、过去、未来、不确定的心情……他能想到各种原因,也愿意理解每一种。但他终于明白,再多理解,也抵不过一个人长久的沉默与疏离。

他不是闲着等。他也有事业、有生活、有日复一日的琐碎奔波。只是,在那些忙碌里,他一直舍得为她空出一块柔软的位置——哪怕只是一次简单的见面,一顿平凡的饭,一场像朋友那样的相处。但她从未真正回应。他的主动,一次次被冷淡轻描,仿佛她用极大的努力,在维持着一段“不远不近”的安全距离。

他渐渐明白,他们之间,连“异地恋”都称不上。连恋爱都从未真正开始过。面对朋友的问询、父母的关心、内心的犹疑,他始终没办法给出一个清晰的答案。他甚至不知道,这段关系是否存在过,是否值得称为“关系”。

直到某个清晨,他忽然就想通了:不是她不需要爱,只是他,不是她愿意靠近的人。他坐在电脑前,把这些年积压的情绪慢慢写下来,没有愤怒,没有控诉,只有一种看清现实后的平静与释然。写完,他轻轻点了“保存”,像为这段始终未曾开始的感情,做了一个温柔却坚定的收尾。他终于可以坦然告诉自己:他已经尽力了。那顿等了两年的饭,终究没有来。

于是他放下刀叉,离开那张始终只有一个人等待的餐桌,走出那道从未为他敞开的门。他相信,总有一天,会有一个人带着真心走向他,说的不是“或许”,而是:“我愿意。”

Follow by Email
Copy link
URL has been copied successfully!